陕西如何打好“苹果”高质量发展牌?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日期:2023-05-25     来源:陕西网     浏览:324     评论:0    
核心提示:全球每7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全国每4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世界苹果看中国,中国苹果看陕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
 “全球每7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全国每4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世界苹果看中国,中国苹果看陕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小苹果已经发展成为富民强省的大产业,陕西苹果已成为中国苹果最靓的一张名片,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
 
如何更好地撬动“苹果经济”,将陕西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12月23日,省政协围绕“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议题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基层代表与政协委员、党派团体代表一起,为进一步提升我省苹果产业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议政建言。
 
小小苹果链着全省近千万人的生计
 
去年,我省苹果种植面积921.9万亩,产量1135.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917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和世界苹果产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1/4和1/7;苹果浓缩汁年产量35万吨、出口14.76万吨、货值11.46亿元,分别占全国的57.14%、37.85%、39.29%,在全国和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陕西的各种新优品种不断推出,秦冠、富士,再到自主研发的瑞香红、瑞雪、秦脆等,发展100多万亩。全省共有涉果农业院校6所,各类果树试验站43个,其中苹果试验站19个、果业科研机构20个,形成“首席专家+岗位专家+重点试验示范站(基地)+技术团队+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果农”模式的产业技术体系。
 
由苹果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带动着贫困县的发展。全省累计将约200万农户、近1000万人镶嵌在苹果产业链上,56个国定贫困县中26个是苹果基地县,人均年收入仅苹果一项就超过1.2万元。
 
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亟待改善
 
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分党组书记、主任呼燕介绍,从全省情况看,我省苹果产业发展已迈入快车道,但从全国来看,既面临山东、甘肃、辽宁等地竞争的压力,又存在自身提质增效和新旧问题交织的矛盾,一些短板问题亟待突破。
 
比如陕西苹果“早熟缺、中熟少、晚熟多”的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富士品种一家独大、占比超过70%,品种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果园采摘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很少,需投入较多人力等。
 
调研组建议,陕西应加快调整苹果品种结构,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加大绿色、黄色品种比例,做到适区适种、适地适栽,从源头上增强错峰销售效益,推进全省形成优势互补的苹果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肥水一体化系统、秋雨春用果园贮水等节水种植模式,加快推进果园机械化作业,鼓励发展“果-畜-沼”等生态循环果园模式,改善修复果园生态环境。
 
调研组建议,陕西要统筹果品冷链物流建设布局,在苹果主产区周边配套建设大规模、高标准冷库群和果品分拣设施,确保苹果采摘后第一时间入库,全面提升果品储藏能力、错峰销售实力和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推进“互联网+”营销模式,积极帮助电商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拓宽果品网销渠道,提高陕西苹果知名度。
 
小规模碎片化瓶颈需突破
 
“国家苹果体系对陕西苹果与中国苹果、世界10个苹果强国间的要素效率比较表明,陕西苹果生产中土地产出率比全国平均高2.6个百分点,但只是发达国家的68.1%。”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霍学喜一语点出陕西苹果在产出效率方面的短板。
 
他认为,陕西苹果效率提升的潜力非常大,而突破口则在提升产业组织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他建议,应促进苹果产业组织适度规模化,改变目前小规模碎片化组织体系。可通过启动果园整合计划,实现果农经营集中连片化;规范农地承包权流转市场,构建适度规模苹果户为基础的经营体系;整顿假冒涉果合作社,构建“合作社+适度规模苹果户”的高效经营模式。
 
霍学喜说,陕西苹果生产布局还处于调整期,建议“十四五”期间按照丘陵沟壑区、渭北高原区、关中渭北交错区三个板块,尽快启动苹果品种、砧木及砧穗组合区域试验工作,为重新规划全省苹果优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非适生区奠定可靠的基础。
 
解决人才“断档”问题迫在眉睫
 
“我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瓶颈问题是基层专业技术力量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赵政阳说,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位居全国前列,但在技术推广应用层面,短板却很突出,加强基层技术推广力量建设、完善技术推广网络体系迫在眉睫。
 
要强化苹果试验示范站的人才培养基地功能,重视基层农技人员培养;依托西农苹果试验站,对全省基层果业技术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田间技能培训,解决人才“断档”问题。此外,还要强化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作用,产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的技术主导作用,构建省、市、县技术推广网络,保证在重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上的先进性和统一性。
 
设立苹果产业发展基金 让发展迈向更高质量
 
省政协常委、海升集团董事长高亮说,陕西从2004年到现在审定和引进的品种超过二十多个,但在新品种的产区适应性、规模化推广和市场认可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果园的更新换代也势在必行。
 
高亮认为,现代农业是资本、技术、管理、品牌密集型产业,要使苹果产业从产量、质量、成本、价格、收益各个层面整体提升,必须要加大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投入。为此建议:由省政府主导,成立“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分阶段、分板块或分区域逐步投入,从最薄弱的板块先投入,从最影响产量质量的板块先投入,从科研、示范、到推广的机构都应得到基金扶持,从根本上解决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同时,政府和农发行应开发一款专门针对苹果产业发展的贷款产品,期限和利率可以依据贷款主体的资质,分梯度设定。对于大型企业的大额贷款,政府也可以协调一些项目资金进行贴息。申请苹果产业发展的贷款审批,可以走绿色通道,提高资金专项使用的效率。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