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会现场

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原永兵

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副主任、研究员王强
(水母网10月15日讯)“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升级的主要核心是品质……”在10月15日下午召开的栖霞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上,来自国家科技部、山东省农业厅以及青岛农业大学等苹果研究专家汇聚一堂,为栖霞苹果的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烟台栖霞始终立足苹果产业发展前沿,不断优化苹果品种、改革种植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全市烟富1、3、6号、宫藤富士、美国8号等苹果新优品种覆盖率占35%,加快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先后扶持发展4处大型苹果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年出圃优质苗木500万株以上。在加快老劣果园更新与示范园建设方面,为提高土地经营规模效益及综合利用率,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向果业生产大户集中,先后流转农民土地4万亩,农民入股土地8000余亩。累计建设百亩以上标准化新植园30处,1000亩以上的示范园5处,示范带动老劣果园改造完成15万亩。
据悉,栖霞每年通过举办百余场大型电视直播培训、现场示范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邀请美国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青农大、省市果茶站等专家,亲临现场指导矮砧栽培管理,挖掘提升技术空间。目前,栖霞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85%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过亿元的12家,省级3家、烟台市级18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32个(其中果业合作社1198个),注册家庭农场48家,国家级示范社达2家,省级10家。
为推动苹果市场向高端拓展,强化品牌宣传,栖霞连续举办十四届苹果艺术节,2010年栖霞苹果打入上海世博会;2015年举办北京栖霞苹果品鉴推介会,确定北京宝红运绿源商贸公司为栖霞苹果在京首席战略合作伙伴。目前,栖霞苹果约占据国内高端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共有18家企业的1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基地面积7万多亩;8家企业的8个产品获得省以上名牌或著名商标称号,30多家企业通过欧洲GAP认证。
烟台栖霞市副市长鲁明义介绍说:“为有效解决栖霞苹果存储问题,目前,栖霞累计发展冷藏、包装、印刷、运输等冷链企业820多家,其中冷风库、气调库600多座,年贮藏能力150万吨,保证了储藏苹果的优良品质,延长了苹果市场供应期,实现苹果季产年销、周年供应。”2013年11月成立的“青岛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中心暨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研究院”,2015年12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是唯一的以苹果产业为重点的科技园区。
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针对栖霞苹果目前面临的生产成本过高、设备重复投资使用、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标准化体系不健全、深加工滞后等等系列题,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原永兵建议,苹果的转型升级首先使果园现代化,降低生产成本,改变栽培方式,精准建园、精准灌溉、精准采收。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副主任、研究员王强则建议,通过建立质量检测平台、金融知识平台等来进行转型升级。